传统冻品批发市场:在“逃离”与“重生”之间破局
作者:admin 发布于:2025-04-02 09:21:30 点击量:
2025年,传统冻品批发市场的冷清已成常态,“商户撤离”“客流锐减”成为行业关键词。在B2B平台、消费降级和成本高企的多重夹击下,冻品商们正经历一场生死抉择:是坚守日渐凋零的档口,还是转型突围?这场变局的背后,既是旧模式的溃败,也是新机遇的萌芽。
一、传统市场的溃败:谁偷走了客流?
美菜网、美团快驴等平台以“百元起送”“次日达”的便捷服务,直接切走了中小餐饮客户。武汉餐饮老板坦言:“以前去白沙洲市场拿货,货少了商户爱搭不理,现在99元起送还主动推销。” 传统市场的“坐商”模式,在电商的“行商”攻势下显得笨拙而低效。 头部市场加速扩张(如苏州天环、郑州万邦),客户被分散至全国20余个分市场;同时,餐饮业客单价下降10%、家庭采购频次减少,冻品流通的“盘子”持续缩小。河南农贸店主直言:“四件猪蹄卖半月,不进新货成常态。”
高租金、低客流让商户陷入“守店比守寡还难”的困境。福建商户被迫裁员缩柜,郑州四季物流港商户退租档口转战冷库拓客,折射出传统模式的不可持续 。西安方欣市场的商户甚至自嘲:“每天见的不是同行就是厂家业务员,客户早被线上抢光了。”
政策加持下(如《“十四五”冷链物流发展规划》),河北天环冷链通过共享冷库、智慧物流和供应链金融,将运营成本降至北京的1/5,日均吞吐量达3200吨,吸引70%北京商户迁入,成为华北最大冷链枢纽 。数字化技术如区块链溯源,则让冻品流通更透明高效。
线上渠道:安井、三全等品牌通过电商和直播打破地域限制,甚至试水“地摊经济”贴近消费者 ; 下沉蓝海:中国86%的零售小店位于三线以下城市,传统批发商可通过供应链金融覆盖这些市场 。 冻品商正跨界抢占茶饮市场红利:三全推出糯米小圆子适配甜品场景,湾仔码头推出啵啵小圆子突破汤圆时令限制,安井布局芋圆赛道 。此外,健康化趋势推动低脂海鲜、有机果蔬冻品增长,预制菜则倒逼行业开发半成品解决方案 。 传统市场不会消失,但“赚差价”的中间商必然淘汰。未来的赢家需具备三大能力: • 服务增值:从单纯卖货转向提供冷链、金融、数据一站式服务,如天环冷链的“集采+保税库”模式 ; • 生态整合:与上下游共建供应链网络,例如千味央厨收购味宝食品切入茶饮小料赛道 ; • 技术赋能:用物联网优化库存管理,通过私域流量和直播精准获客。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:“批发商必须从服务厂家转向服务客户。” 这场转型中,淘汰的是旧模式,沉淀的是以需求为导向的价值链重塑。
冻品市场的未来,属于那些敢于打破“搬运工”思维、用服务与技术重构生态的先行者。阵痛终将过去,而留下的,必是更高效、更贴近需求的行业新生态。